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聚焦>正文

数学巨匠陈景润故乡厦门举办纪念活动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精神永流传

时间:2025-07-01作者:厦门新闻网阅读:7分类:本地聚焦

  在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门前,陈景润先生的半身铜像静静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。这位破解"哥德巴赫猜想"世界难题的数学大师,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,但他的根始终深植于厦门这片热土。今年是陈景润先生诞辰92周年,厦门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,追忆这位从厦门走出去的数学巨匠。

1.png

 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,但祖籍是厦门同安。他的父亲陈克勤是厦门大学的毕业生,这或许注定了陈景润与厦大的不解之缘。1950年,17岁的陈景润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,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。现任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谭绍滨教授介绍说:"陈景润在校期间就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,他常常在图书馆钻研到深夜,这种刻苦精神至今仍是我们的教学典范。"

  在厦大求学期间,陈景润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——时任数学系主任方德植教授。方教授发现了这位沉默寡言学生的数学才华,悉心指导他研读华罗庚的《堆垒素数论》。这段师生情谊成为厦大数学系的一段佳话。如今,厦门大学仍保留着陈景润当年住过的宿舍和常去的图书馆座位,作为对这位杰出校友的永久纪念。

  1973年,陈景润在《中国科学》发表了"1+2"的详细证明,成功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难题,震惊国际数学界。这一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"陈氏定理",至今仍是中国数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。厦门市科协主席表示:"陈景润的成就不只是数学界的骄傲,更是厦门人民的精神财富。"

  在陈景润祖籍地同安区,当地政府修缮了陈氏宗祠,设立了陈景润纪念室。纪念室里陈列着陈景润的手稿复印件、生前用品和珍贵照片。同安一中还将数学楼命名为"景润楼",激励学子们以这位杰出校友为榜样。该校高三学生林芳说:"每次走过景润楼,都会提醒自己要像陈先生那样专注和坚持。"

  值得一提的是,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设立了"陈景润数学奖学金",每年奖励在数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。截至目前,已有267名学生获此殊荣。获奖者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数学家,延续着陈景润的数学梦想。学院还定期举办"景润杯"数学竞赛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学爱好者参与。

  今年5月,厦门市举办了"陈景润与当代数学发展"学术研讨会。来自中科院数学所、北京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厦门,探讨陈景润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。会议期间,陈景润的学生、中科院院士马志明做了专题报告,回忆恩师潜心治学的点点滴滴。"陈老师常说,做数学要像在厦门海边捡贝壳,既要有耐心,又要保持好奇心。"马院士的这番话让在场听众深受感动。

  在数字化时代,陈景润的精神以新的形式得到传承。厦门大学图书馆将陈景润的读书笔记和手稿数字化,供全校师生在线查阅。数学科学学院还开发了"跟着景润学数学"线上课程,通过讲述陈景润的治学故事,激发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。该课程上线半年,已有超过10万名学生参与学习。

  陈景润的侄孙陈立新告诉记者,家族一直珍藏着陈景润寄回家的书信。"叔公在信里总惦记着厦门的海蛎煎和土笋冻,说北京的冬天让他想念家乡的温暖。"陈立新说。如今,家族正准备将部分手稿和遗物捐赠给厦门市博物馆,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数学大师的家国情怀。